md豆传媒app网址入口免费

张小安出席“第七届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

发布时间: 2013-08-28

字号:

?

?

?

8月21-22日,“第七届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在广西防城港召开。会议主题是“城镇化进程中的减贫与包容性发展”。主题下设四个分议题:“城镇化进程中的减贫”,“人口流动、就业与城镇化”,“公共服务、社会包容与社会管理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后前年发展议程”。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老挝、东盟秘书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代表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词。来自中国、东盟十国、国际组织、美国、澳大利亚等130多名代表出席论坛,共有40多位代表发言。

?

中国联协副会长兼总干事张小安在会上作了主旨发言,重点介绍了近来在联合国开展的“2015年后联合国发展议程”的讨论情况和在中国开展“2015年后联合国发展议程”国家咨询活动的情况,并就“城乡一体化”问题提出个人看法和建议。对于中国国家咨询活动的情况,张特别介绍了会议对减贫问题提出的建议,包括:(1)应继续将消除贫困列入2015年后联合国发展议程重要目标;(2)促进增长和就业,建立立足于本地区的就业服务体系,特别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具体的和多层次的就业,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就业;(3)扶贫方式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一方面加强政府的统筹能力,另一方面要促进贫困人口参与发展,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积极参与扶贫资源分配决策,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4)要更多关注老人、少数民族、妇女、儿童、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贫困问题;(5)残疾人政策主流化,设立对残疾人的专门指标;(6)设立对流动人口扶贫的专门指标,政府的扶贫政策除了包括农村和城市人口外,也要涵盖这部分群体;(7)制订公平收入分配方案,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向贫困人口提供教育、医疗、信贷等全方位社会公共服务;(8)扶贫要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相结合,做到通过可持续发展解决贫困问题;(9)将减灾和人道主义援助纳入减贫战略,防止因灾返贫、因病返贫;(10)重视对民间组织的培育,鼓励和支持民间组织在发展领域发挥更大作用;(11)加强民间组织与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和公司的合作,使其形成扶贫合力;建立由上述各机构组成的合作机制,促进扶贫资源优化配置;(12)发达国家要通过国际发展援助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在扶贫领域的资金和技术援助。??

与会代表分享了中国和东盟国家城镇化与减贫的新情况和新经验,也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减贫面临的新挑战和新问题。会议的讨论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城镇化是中国和东盟国家减贫和发展的新动力。城镇化带来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和人口迁移,创造巨大的就业空间。城镇化不仅使人们收入增长,也让人们享有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城镇化是一个经济、社会、文化、环境转型的过程,也是各种要素的流动、优化、重组和创新过程,是发展的动力、活力和创造力所在。伴随着城镇化,人类向农耕文明向现代文明演进。与会代表就与城镇化和减贫相关的如何推动就业、环境、公平、制度和政策创新提出了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和实践。

二、城镇化与减贫有着紧密的内在关系。减贫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一项重点课题,也为研究减贫提供了新视角。城镇化在引领带动国家、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确实带来了减贫的新挑战。城镇生活成本比农村高,农民工往往容易陷入城市贫困。低技能、低收入城镇群体,居住条件、生活和工作环境可能恶化,出现“棚户区”、“贫民窟”等现象,因此需要从多维视角认识城市贫困,消除教育、卫生、生活质量、发展机会、土地权益等多方面的不平等,同时,也需要关注性别歧视和灾害风险。在城镇化进程中,不仅需要消除绝对贫困,更需要积极应用相对贫困,维护社会和平稳定。这些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这表明,我们都清醒认识到了城镇化中,既带来繁荣,也带来问题。我们要勇于面对挑战,善于破解难题。

叁、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要实现减贫和包容性发展创新。从各国经验可以看出,城镇化必须因地制宜,与发展的阶段、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相适应。城镇化既需要自上而下的对城市间、城乡间、人与自然间合理布局的顶层设计和规划,也需要自下而上的促进公平参与,社区和地方驱动,更需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在具体经验上,与会代表提出创造就业,改善居住环境,促进社会流动性,建立公平、累进的税收、福利体系,增加人力资本、关注边缘化人群和弱势群体,提高能源效率,环境的可持续,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降低灾难风险,推进后千年发展议程国际合作等许多建议,各国可以根据本国国情,组合选择这些政策工具,促进城镇化和减贫,实现包容性发展。

本届会议是由中国国务院扶贫办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办,由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等机构承办。

?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