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联合国要闻摘编
发布时间: 2021-08-03
字号: 小
中
大
(一)98国和地区发现德尔塔毒株,谭德塞表示大流行进入危险阶段。7月2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敦促各国领导人通过增加疫苗接种工作和公共卫生措施来遏制新冠病例激增。他警告说,至少 98个国家和地区已发现德尔塔变体。随着德尔塔变种迅速成为许多国家的主要新冠毒株,谭德塞说:“我已敦促世界各地的领导人共同努力,确保到明年这个时候,每个国家 70% 的人都接种了疫苗。”他强调,这是减缓大流行、挽救生命、推动真正的全球经济复苏的最佳方式,并进一步防止危险的病毒变种“占上风”。
(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7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连线方式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题为《加强政党合作共谋人民幸福》的主旨讲话。习近平表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接续奋斗,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命运与共,在世界大局和时代潮流中把握中国发展的前进方向、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繁荣。第一,我们要担负起引领方向的责任,把握和塑造人类共同未来。第二,我们要担负起凝聚共识的责任,坚守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第三,我们要担负起促进发展的责任,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第四,我们要担负起加强合作的责任,携手应对全球性风险和挑战。第五,我们要担负起完善治理的责任,不断增强为人民谋幸福的能力。中国共产党将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中国共产党将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繁荣作出新贡献。中国共产党将履行大国大党责任,为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新贡献。中国共产党将积极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为人类社会携手应对共同挑战作出新贡献。中国共产党愿继续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一道,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开幕,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就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陈述。7月7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以在线方式正式开幕,审议各国在2030年之前实现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取得的进展、面临的挑战和需要总结的经验教训。联合国负责经济与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刘振民介绍了《联合国秘书长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报告》并指出,当全球面临“历史性规模的危机”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任务“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所有国家政府和利益攸关者需展现领导力、远见、创新、投资和合作。14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以视频方式出席论坛并就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陈述。王毅表示,中国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同2030年议程倡导的“人、地球、繁荣、和平、伙伴关系”五大宗旨高度契合,为全球发展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主要成就和做法:一是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二是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三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四是顺应开放共赢的时代潮流。五是携手各国实现共同发展。世界各国正遭受新冠疫情巨大冲击,国际发展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身处关键当口,我们必须携起手来,以更为担当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举措,为全球发展进程注入新的动力。要坚持发展优先,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践者。要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做公正合理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要营造包容联动的发展环境,做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建设者。要强化创新增长意识,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要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做人类光明未来的缔造者。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方愿同各方携手深化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开辟国际发展合作新前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日,中方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自愿陈述报告》,此系围绕纪念我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活动发布的政策宣示文件。
(四)《巴黎协定》式的昆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草案出炉。7月13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发布了“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第一份正式草案。框架草案将在10月11日至24日在中国昆明举行的第15次缔约方大会上审议。框架草案提出了实现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愿景的四大目标。一是加强所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使自然生态系统的面积、连通性和完整性至少增加15%,支持所有物种的健康和有弹性的种群,物种灭绝率至少降低10倍,所有分类和功能组的物种灭绝风险降低一半,野生和驯化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得到保护,所有物种内的遗传多样性至少保持90%。二是通过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支持全球发展议程,为所有人造福,自然对人类的贡献得到重视、维持或加强。三是公平公正地分享利用遗传资源的惠益,大幅增加货币和非货币的惠益分享,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四是缩小现有财政和其他执行手段与实现2050年远景所必需的手段之间的差距。
(五)德国联邦经合部长被推选为联合国工发组织下一任总干事。7月13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工业发展理事会经过投票表决,推选来自德国的候选人、德国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部部长格尔德·米勒(Gerd Mueller)为工发组织下一任总干事。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部位于奥地利维也纳,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和转型期经济国家在新的全球环境中寻求可持续工业发展的联合国专门机构。现任总干事为李勇(中国籍),他于2013年首次出任工发组织总干事,并于2017年获得连任。据悉,这一表决结果将送交工发组织第十九届大会,并将于今年11月29日至12月3日的工发组织大会期间予以确认。格尔德·米勒于1955年生于德国施瓦本地区克伦巴赫。他从2013年起担任德国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部部长一职。
(六)联合国贸易发展组织:欧盟碳减排新机制或将对发展中国家出口产生不利影响。7月14日,联合国贸易发展组织(贸发会议)发出警告说,新建立的欧盟碳边界调整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可能改变贸易模式,有利于资源效率高、工业生产碳排放较低的国家,但对发展中国家出口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对缓解气候变化作用不大。贸发会议报告显示,尽管欧盟碳边界调整机制在减少碳排放方面非常有效,但其在缓解气候变化方面的价值十分有限,因为该机制只能减少全球0.1%的二氧化碳排放。贸发会议敦促欧盟考虑部署能够缩小并最终消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差距的碳边界调整机制辅助政策。
(七)习近平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讲话。7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讲话。习近平指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起伏反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同时,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维护多边主义,加强团结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的呼声更加强烈。早日战胜疫情,恢复经济增长,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是亚太各成员当前最重要的任务。第一,加强抗疫国际合作。中方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了5亿多剂疫苗,未来3年内还将再提供30亿美元国际援助。中方愿积极参与保障疫苗供应链稳定安全、促进关键物资流通等合作倡议,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人员健康安全有序往来。中方向亚太经合组织捐资成立“应对疫情和经济复苏”子基金。第二,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要拆墙而不要筑墙,要开放而不要隔绝,要融合而不要脱钩。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抑制负面溢出效应,推动数字互联互通合作,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早日建成高水平亚太自由贸易区。中方已率先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核准工作,期待协定年内正式生效。第三,坚持包容可持续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绿色增长。中方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方支持亚太经合组织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技术合作,推动能源向高效、清洁、多元化发展,促进包容性贸易投资,支持中小公司发展,加大对妇女等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努力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第四,把握科技创新机遇。全球数字经济是开放和紧密相连的整体,合作共赢是唯一正道,封闭排他、对立分裂只会走进死胡同。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开放、公平、非歧视的数字营商环境。中方将举办数字能力建设研讨会,推进数字技术助力旅游复苏等合作倡议。
(八)世界气象组织:今夏极端洪水、高温和火灾与气候变化不无关系。7月16日,世界气象组织表示,整个北半球的“行星波状”天气模式给各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炎热、干旱、寒冷和潮湿。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指出,世界上没有一个地区可以免受极端天气事件和自然灾害的负面影响。去年加勒比地区的飓风、亚洲的超级台风以及袭击太平洋岛屿和非洲南部地区的气旋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各国尽快行动起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有很多技术手段可以应对气候变化,如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更多使用电动汽车和生物燃料汽车,“关键是我们现在必须开始行动”。各国有必要加强建设早期预警系统,以更好地预测极端天气,这对欠发达地区尤为重要。
(九)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实现升温少于1.5?C 的目标,20国集团发挥领导力必不可少。7月25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表声明表示,“全球急需20国集团所有成员国就实现《巴黎协定》中有关升温不超过1.5?C的目标作出清晰承诺”。20国集团环境、气候和能源部长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举行的最新一轮会议未能就上述目标达成共识。古特雷斯指出,没有G20的领导,人类就无法实现控制气温上升的目标。这一目标仍可以实现,但国际社会必须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在2030年使温室气体排放水平比2010年减少45%。距《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已不足百日,古特雷斯敦促G20成员及其他所有国家的领导人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净零排放,在此次大会上发布更具雄心的2030年国家气候方案,辅之以具体的政策和行动,真正快速迈向零碳未来。
(十)联合国机构负责人敦促解决日益严重的饥饿问题。7月26日,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预备会议召开,旨在发起一系列新的承诺,并调动新的资金和伙伴关系。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会议上表示,2020年有多达8.11亿人面临饥饿,比2019年增加了1.61亿人。新冠疫情使30亿人无法负担健康饮食。世界严重偏离了到2030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轨道。所有国家需改造粮食系统以加快可持续发展。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米娜·穆罕默德敦促采取行动解决日益严重的饥饿和营养不良。自新冠疫情导致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以来,约有1亿人陷入贫困,使可持续发展的努力出现倒退。 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表示,去年全球约有1/10的人口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全球领导人需改变政策、思维和商业模式,改革农业食品体系,使可持续发展目标重回正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