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忠俊大使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叁月理事会“加强国际原子能机构有关核科学、技术和应用的活动”议题下发言
字号: 小 中 大
中国代表团认真研究了《2017年核技术评论》及有关文件,支持尊敬的伊朗大使代表77国集团和中国就本议题所做的发言,并作如下补充发言。
《2017年核技术评论》全面介绍了一年来机构促进全球核能发展和核技术应用最新成果,更新了全球核电机组相关数据及对核电增长的预测情况。中国代表团特别注意到报告客观反映了全球动力堆乏燃料储存和处置、动力堆退役面临的压力,介绍了核技术在粮食、土壤和生畜管理、癌症诊断和治疗等非动力应用的新发展。中方赞赏机构通过技术合作渠道帮助成员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核能、核技术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所作的大量工作,对报告总体表示满意。中方希望,秘书处重视并落实内监办在《2016技术合作活动的评价》报告所提改进措施建议,提高基于结果的管理效率,为成员国提供更好服务。
中国政府坚持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的政策,2016年在运机组达到了35台,与燃煤发电相比,相当于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7209万吨;在建21台机组建设顺利,其中包括叁代核电技术的3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以及四代技术的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中国成功实现微堆高浓铀低浓化,并愿在“加纳模式”基础上,本着自愿务实的原则,协助有关国家改造从中国进口的高浓铀微堆。中国重视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工作,计划未来五年内建成高放废物处置库地下实验室。核技术在中国的工业、农业、医学和环保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农业领域,中国辐射诱变育成品种达900余种,约占机构诱变育种品种的四分之一;在核医学领域,笔贰罢-颁罢技术广泛用于癌症诊断与治疗。
主席先生,
中方注意到机构将于5月召开技术合作60周年国际会议,相信机构将通过这次重要活动,总结技术合作取得的历史成果和成功经验,必将进一步促进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国高度重视这次活动,将派相关专家参会,并举办展览和边会,全面介绍技术合作成果与核技术应用情况,为成员国实现2030发展目标分享中国经验。此外,中国还将派团参加机构于4月召开辐射科学与技术应用国际会议。
在发表上述评论后,中国代表团注意到载于骋翱痴/2017/2号文件的《2017年核技术评论》。